9月9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兰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兰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杨金泉,七里河区委副书记、区长孙洋,西固区委副书记、区长毛玉铎,兰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常千宗,兰州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冯康斌,共同介绍兰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肩负着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兰州作为全国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更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兰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杨金泉先生,七里河区委副书记、区长孙洋女士,西固区委副书记、区长毛玉铎先生,兰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常千宗先生,兰州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冯康斌先生,共同为我们介绍兰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兰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杨金泉先生向大家介绍兰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
杨金泉: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下面,我就兰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有关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2019年8月21日,在甘肃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兰州,前往黄河治理兰铁泵站,在听取了省、市开展黄河治理和保护情况介绍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要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并称赞“黄河之滨也很美”,全市上下精神振奋,倍感自豪,深受鼓舞和鞭策。两年多来,我们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全面落实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牢记“先发力、带好头”的使命任务。黄河流经兰州市6个县区(西固、安宁、七里河、城关、榆中、皋兰),流程151公里,流域面积1.31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05亿立方米,境内黄河干流的一级支流有湟水河、庄浪河、宛川河、蔡家河等河流,二级支流有大通河,山洪沟道105条。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赋予了我们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重任,为我们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2019年12月,兰州市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下设了水利、生态修复、污染防治、产业发展、文化旅游5个专责组,由常务副市长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分管副市长担任5个专责组组长,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及时研究推动重点工作。
二、坚持规划引领,科学有序推进,锚定“先发力、带好头”的目标定位。兰州市制定了《黄河(兰州段)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及生态空间管控、水生态建设、综合交通、城市设计、两山生态、现代服务业发展6个专项规划和体制机制专题研究(即“1+6+1”体系),国家《规划》下发后,我们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标对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制定了《兰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并先后制定印发了《兰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兰州市防洪专项规划》《兰州市水土保持专项规划》《兰州市河湖岸线保护利用专项规划》等工作方案和专项规划。同时,将以上规划的重点内容纳入《兰州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统筹考虑,坚持以科学、高品质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三、强化项目支撑,增强发展后劲,筑牢“先发力、带好头”的坚实基础。兰州市立足“十四五”、着眼中长期,统筹考虑,及时谋划、储备、实施一批关键性、全局性重大支撑项目,梳理形成了《兰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储备项目库》,共谋划储备项目7大类349项,总投资9507.3亿元。建立了《2021年度兰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库》,计划实施项目7类64项,总投资983.49亿元。在推进项目建设方面,着眼强功能、提品质、拓空间,强化要素保障,全面开启“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统筹推进“一河”治理、“两岸”提升、“两山”打造。2021年争取“读者印象”南河道综合治理、榆中污水处理厂、青城镇污水管网改造等3个项目专项奖补资金1.7亿元,占全省下达资金的近28.3%。
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崛起,激发“先发力、带好头”的创新活力。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以重振“兰州制造”为抓手,加快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2%;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达到16%;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市场主体达到23万家,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65%;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大力实施“1368”计划,六大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壮大。通过创新驱动、集群培育、产业配套、品牌建设等方式,全面提升了兰州制造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在优化产业布局方面,构建了“‘三区’集聚引领、两极崛起带动、多点协同支持”产业发展布局,兰州新区、榆中生态创新城、高新区、经开区已成为兰州市经济增长的发展重要引擎。
五、加强生态治理,保障生态安全,扛起“先发力、带好头”的上游责任。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2020年全市优良天数历史性达到312天,荣登“2020中国蓝天百强城市榜”第六位;扎实开展生态修复治理,实施了兰州市城关区大砂沟山体修复、兰州市安宁李麻沙沟生态修复综合治理等8个生态修复项目;严格落实河湖长制,1381名各级河长湖长全部上岗履职,累计完成河道治理54.1公里;大力开展节水行动,2020年全市用水总量9.95亿立方米,未突破14.71亿立方米的控制目标。
2021年,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见效的关键之年,市委十三届十五次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先发力、带好头”的工作导向,我们将突出“五个聚焦”工作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步伐。
一是聚焦组织保障狠抓责任落实。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的作用,积极协调各专责组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准确把握国家推动“两新一重”建设、中东部产业转移、绿色化转型等重大政策交汇叠加的大好机遇,强化政策预研储备,奋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二是聚焦重点项目推进规划落地。抓好兰州市“十四五”规划和《兰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的实施工作,靠实目标责任,明确任务分工,细化工作措施,确定工作时限,抢抓“十四五”前两年关键期,以规划为引领、以生态保护为重点、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加快推进储备项目落地,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效。
三是聚焦源头治理加强生态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提升南北两山生态品质,稳步推进城市公园、城郊绿岛和生态廊道建设。实施庄浪河、湟水河兰州市西固段防洪治理、榆中县宛川河流域综合整治、大通河兰州市永登段防洪治理等工程,提升黄河兰州段干支流防洪能力。加快推进七里河安宁、雁儿湾等污水处理厂提标改扩建工程,着力建设黄河上游生态保护示范区。
四是聚焦黄河文化讲好兰州故事。深入挖掘兰州深厚的黄河文化积淀,做好保护、传承、弘扬三篇文章,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进兰州市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串联景点打造大景区,着力提升岸线亮化绿化美化水平,把兰州建设成独具特色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示范区。
五是聚焦目标定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十四五”规划六大发展定位,牢牢扭住重振这条生命线,加快构建“一心两翼多点”城市发展布局和“三区集聚引领、两极崛起带动、多点协同支撑”产业布局。坚定不移推进“重振兰州制造”,深入推动“精致兰州”建设,着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为黄河上游城市,保护好黄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和发展大局,是我们对国家、对人民的重大使命和责任担当。兰州将以责无旁贷的精神、义不容辞的担当,切实扛起责任、担起使命,保护好母亲河,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杨市长的介绍,下面进行记者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新闻机构。
记者:优良的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十三五”以来,全市生态环境总体状况如何,是否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力?“十四五”期间兰州市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又有哪些总体谋划,尤其是在巩固提升“兰州蓝”方面有哪些目标、措施?
常千宗: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我从两个方面作一答复:
一、“十三五”期间全市生态环境状况
“十三五”以来,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大气环境质量方面,圆满收官蓝天保卫战,空气质量连续9年实现持续改善,特别是在2020年,全市优良天数突破300天大关,达到312天,在北方省会城市中排名第2位;全市PM2.5年均浓度由2015年的52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0年的34微克/立方米,下降幅度34.6%,并首次实现历史性达标,在北方省会城市中排名第1位。水环境质量方面,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黄河兰州段水质稳中向好,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出境断面稳定保持在二类水体,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下水国测点水质保持稳定。土壤环境方面,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9%,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全市土壤环境风险全面受控,环境状况稳中向好。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强大助力,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绿色协调发展。
二、“十四五”期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谋划
“十四五”时期,我们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国之大者”,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的政治责任,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精准治污、依法治污、科学治污,紧盯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力量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守牢生态环境底线红线。大气环境质量方面,力争“十四五”末实现六项污染物全面达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5%(即320天)以上;水环境质量方面,全市地表水水质保持稳定,黄河干支流断面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黄河出境断面水质保持二类水体;土壤环境质量方面,土壤污染风险可控,土壤环境质量同比改善。
我们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尤其是在巩固提升“兰州蓝”方面持续重点发力,坚持碳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协同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城区与远郊区县协同考核等“四个协同”,坚持产业、能源、交通、用地等“四域发力”,坚持工业、燃煤、机动车、低空面源等“四源共治”,进一步巩固提升“兰州蓝”。主要采取四项举措。
第一,完善管理机制,确保污染防治无缝隙。进一步完善常态化治污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利用562套网格化监测设备对近郊四区1482个网格,全面开展溯源分析,精准发现处置污染源,并作为指挥调度和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持续开展冬季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严防极端重污染天气发生。
第二,强化综合减排,确保企业治理无遗漏。实施重大工程治理,特别是实施以燃气锅炉低氮改造为主的氮氧化物减排工程,和以西固地区为主的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补齐治污短板。同时,以中石油兰石化公司升级改造为契机,同步探索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方案,协同压减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
第三,聚焦重点领域,确保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无盲点。采取优化运输车队结构、开展城市公共燃气车辆排气治理、推进重型柴油车远程在线监控工作、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加快路网建设、强化油品管理等举措,全力压减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总量。
第四,利用科技手段,确保低空面源污染治理无死角。对市区及周边1201个工地实行属地化网格监管,重点土方施工工地实行视频监管,督促建筑工地严格落实“七个百分之百”抑尘措施;加强全市3万余家餐饮单位油烟管控,有效控制餐饮油烟污染;对秸秆焚烧等农业源污染,开展全域无死角航拍取证。同时,我们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体现差别化,不搞一刀切,通过综合施策,实现全市生态环境的持续好转。
总之,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三届十五次全会精神,坚信黄河战略,坚守初心使命,坚定群众路线,坚持系统观念,坚强政治建设,“以聚精会神、奋斗追赶,系统推进兰州实现高质量发展”为要求,进一步强化“先发力、带好头”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推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谢谢!
记者:水务局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冯康斌:
市水务局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通过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重点开展了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狠抓系统治理,对黄河干流、江河支流、中小河流、河洪沟道进行了分层次系统治理。全面完成了总投资16.8亿元的黄河干流(兰州段)防洪治理工程,累计治理河道54.1公里;总投资2.33亿元的湟水、大通河、庄浪河水阜河防洪治理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同时完成概算总投资774.11万元的七里河洪道和593.38万元的元托峁洪道生态治理工作,通过沿岸景观提升改造和洪道生态补水等方式,对七里河洪道和元托峁洪道进行生态治理。通过以上工程的实施,既满足了城市防洪功能的需要,也极大的改善了城市环境和市容市貌。
二是狠抓源头治理,通过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城区内涝防治、实施城区四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扩建项目,加快补齐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持续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持续深化水土保持及小流域综合治理,让黄河水更清,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地获得感和幸福感。
对城区23处突出积水点进行工程整治,目前已全面改造完成;总投资46亿元的三个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正在加紧实施(其中:总投资25.6亿元的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7.1亿元;总投资8.4亿元的雁儿湾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亿元;总投资10.936亿元的盐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15亿元),预计2021年底全部完成,届时各厂出水水质将全面达到一级A标准,日处理规模由60万m3/d提升到80万m3/d(远期达到90万m3/d),兰州市污水处理能力将得到质的飞跃。
三是狠抓综合治理,坚持把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和深化河湖环境治理攻坚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体系全面建立,全市设立河长1381名、湖长46名。将全市8条主要河流、253条洪水沟道、23座水库、51座中型以上淤地坝全部纳入河长制实施范围,并将水面面积0.03平方公里以上的3个人工景观湖和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的5个饮用水水源地水库纳入湖长制实施范围,实现了河湖管护全覆盖。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将全市主要河流、沟洪道全部列入整治范围,凝心聚力管河护河,动真碰硬攻坚拔寨。对省水利厅河湖包抓工作组明查暗访反馈79个河湖“四乱”问题进行了清理整治,以“一县(区)一单”的形式下发督办单8份,督促各县区落实问题整改责任,限期完成整改任务,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70个。全面摸排查清兰州市所有河流、洪水沟道现有涉河建设项目底数。对排查出的52个违法违规涉河项目,按照拆除取缔和整改规范分类处置。截止目前已全面完成整改。同时,对排查出的255个具有涉河建设项目许可的岸线利用项目全部录入水利部信息系统,实行清单式管理,提升河洪道信息化监管水平。解决了一批过去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全市河湖面貌得到了根本好转。
记者:七里河区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地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何打算?
孙洋:
自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七里河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重要指示,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化上游意识,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增强水土保持能力,聚焦治理保护发展工作,讲好“黄河七里河故事”,带动全区高质量发展,让黄河之滨更加美。
一、做好顶层设计,明晰发展方向。按照“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发展”的思路,站位全局,高点定位,结合七里河区生态特点和资源禀赋,制定了《七里河区2021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从水源涵养、灾害防治、水土保持、环境污染防治、城市空间布局、传承黄河文化等13个方面明确了重点工作和推进措施,并包装凝炼了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项目,让项目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引擎”。目前,共储备项目175个,总投资1831亿元。其中,百亿元以上项目4个,10亿元以上项目43个,涉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12个。通过项目建设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加强生态保护,推进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精细管控低空面源污染,全面推进“人防+技防”,精准“治源、控车、抑尘、禁烧、减煤”,目前空气优良天数176天,达标率74.3%。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对雷坛河、硷沟、七里河洪道等6条黄河一级洪道按照“一河一策”编制治理方案,加快推进八里镇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完成雷坛河黑臭水体治理改造工程、七里河洪道生态治理工程,黄河七里河段水质全部达标。强化土壤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开展阿干矿区生态修复与综合整治,实施天然林保护和生态造林绿化工程,提高全域绿化水平。
三、优化产业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在抓好全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商贸服务业、文化旅游业为重点,重点打造“商业新中心、文旅新地标、活力七里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重调整为:1.3:35.2:63.5,三产比重不断攀升。其中,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达到39.89亿元,占全区GDP比重的14.51%,高质量发展的成色不断显现。着力发掘黄河文化,高度凝练推介精品旅游线路,全面实施了一批具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文旅产业重点项目,以黄河母亲、水车园、小西湖公园、华夏文化博览园、简牍博物馆、四库全书馆、兰州老街、黄河楼、万达茂、奥体中心为支撑的滨河路都市文化旅游产业带正在形成。同时通过大力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实施,实现城市面貌的有机更新和群众居住条件的有效改善。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之年,七里河区将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的重要指示精神,有力有序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战略机遇改善生态环境。准确把握国家和省市重大政策交汇叠加的大好机遇,强化政策预研储备,全面落实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污染防治三大任务,全力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用精致理念推进城市建设,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是聚焦重点项目推进规划落地。按照全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纲要及“12355”发展思路,以规划为引领,以生态保护为重点,以重大项目为载体,加快推进2021年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储备的重大项目落地建设,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效。
三是聚焦黄河文化实现互促共赢。紧盯“黄河之滨也很美”的目标定位,依托黄河文化、丝路文化、红色文化等文旅资源,以“文化+产业”带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加强黄河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弘扬,切实以黄河文化为依托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黄河文化和经济发展互促共进、双重共赢。
记者:西固区是如何协调推进黄河流域大治理、大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
毛玉铎:
作为全市工业强区、税收大区、生态要地、开放高地,西固区占据着黄河上游流域重要地理位置。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黄河生态治理保护工作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起“先发力、带好头”的政治责任,瞄准打造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奋斗方向,坚定不移地把污染防治作为“生命线”,把生态环境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幸福线”,立足地域特色打造沿河旅游、建设生态园区、完善基础设施,蹚出了一条黄河治理与利用的新路子,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在生态保护上做“加法”。全力实施沿黄绿色长廊建设、城区绿地新增、面山绿化、庭院绿化、村庄绿化、林业产业发展“六大工程”,启动建设了金城公园二期、“再造一个关山森林”等项目,五年来累计造林1.27万亩、新增改绿地70万m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31%,切实筑牢了绿色生态屏障;先后争取国家专项资金2.7亿元,建成投用了城市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一、二期工程,水源保护区水质稳定达到国家二类标准。全力推进元托峁沟、寺儿沟等河洪道综合整治,元托峁沟生态环境整治成为全市的河洪道治理样板工程,城区黑臭水体实现了全面消除。
二、在污染防治上做“减法”。举全区之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开展企业节能减排、有机物回收、城镇污水处置等专项行动,累计实施了黄胶泥沟危废隐患消除、河口大红沟土壤治理、兰州自来水管线土壤修复等总投资达42.82亿元的300余个项目,强力推进了生态环境问题排查和柳泉西小坪水源地清理整治政治任务,整改问题28个、关停企业10家,为全市水质清净度排名全国重点城市第一贡献了西固力量。全区6项空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连年下降,优良天数从2018年的162天增加到2020年的268天、增幅高达65.4%,空气质量达到历史最佳。
三、在协调发展上做“乘法”。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找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以优良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综合品质、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增添了信心、创造了条件,中铁建、上海绿地、龙湖、万科、中电建等多家央企名企纷纷在西固投资兴业,3.5万吨/年丁腈橡胶、绿地全球贸易港、华奥商品直销中心等一大批项目开工建设,100万吨/年乙烯、大万山光伏发电、蓝星碳纤维产业园等产业项目即将落地,兰高阀、蓝星纤维、龙昌石化、中核铀浓缩等本地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兰州石化公司经济效益更是连年突破历史新高。2020年,全区入库税收175.42亿元,同比增长16.14%,实现了经济、生态“双提升”。同时,依托关山森林公园、河口古镇、达川三江口湿地等资源禀赋,全力推动旅游业态快速崛起,今年累计接待游客327.09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4.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07%和401%,强大的生态红利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是生态治理的“回报”,也是绿色发展的“馈赠”。
四、在推进落实上做“除法”。坚持“政府牵头抓总、企业履行责任、群众广泛参与”原则,将生态保护责任落实到各方面、各阶层,以“时间倒排、任务倒逼、责任倒追”的方式靠实工作责任,实现了从环保部门“单打独斗”到“多方联动、多级负责”的彻底转变,形成了“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身上有责任”的强大合力。特别是针对西固特有的生态状况,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地日常管护、危化品运输车辆全程监管、河长制、林长制等长效机制,有效构建了“建设在先、管理为重、保护为本”的三位一体责任体系。
下一步,西固区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篇文章,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遵循生态本色、增强上游意识,按照“产城融合”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五大片区建设行动,帮助支持兰州石化公司智能化、绿色化、社区化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业态,全力推进传统石化产业向新型石化产业的“二次飞跃”,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主持人:
感谢解答,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需要单独采访的媒体朋友请会后联系采访。再次感谢今天的五位发布人,感谢到场的媒体朋友。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再见!